长得好看有什么用
记得日本曾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:
请一位女生分别在素颜和化妆的情况下向路人借钱,然后对比结果,看看颜值在生活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。
结果,女生在素颜的时候,接二连三的被拒绝。有人称“我身上没带钱”,更多的人是随便敷衍一下就走了。
最后,女生一分钱都没有借到。
而在精心化妆之后,女生遇到的第一位路人,听完她的来意,立刻拿出钱包掏出三千日元递给女生,还关切地问够不够,最后还把自己的名片和联系方式给了她。
之后,女生借起钱来顺风顺水,最终她借到了15800日元。
对此,网友的评论大致都是一个论调:这是个看脸的社会啊!
这确实是个看脸的社会,而且古今中外一直都是。
《诗经》里有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唐诗里有“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”。而电视剧《甄嬛传》里,甄嬛也因为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,被选入宫。
但是,接下来,甄嬛九死一生之后,逐步稳住地位,掌管后宫,凭借的就不再是颜值,而是过人的聪明才智与胆识了。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:【星猫亲子家园】公众号
很多时候,长得好看,确实能够帮助一个人占得先机,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,颜值在一个人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小。无论职场立足还是生活打拼,最后起决定作用的,一定是良好的修养和人品、出色的才干与学识。
作家李筱懿说过,这确实是一个看脸的世界,好在,这并不是一个只看脸的世界。看看身边那些活得特别漂亮的人,有几个仅仅因为长得漂亮?
真正值得尊重的
从来不是好看的皮囊
林徽因作为民国女神,多少年来,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美丽、爱情与婚姻。但如果仅仅是这些,那么中国建筑史上便不会有林徽因的名字,那个曾经名满京城的才女将褪去光芒。
1924年6月,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,进入了美国当时最好的大学之一,宾夕法尼亚大学,准备一起学习建筑学。
但是,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并不招收女生,因为这个学科太过艰苦,经常要熬夜作图,担心女生扛不住。
但是林徽因没有因此放弃梦想,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法,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术系学习,然后经常跟随梁思成一起去旁听建筑系的课程。
毕业回国后,为了考察中国古代建筑,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远离城市,跋山涉水,深入条件恶劣的乡村探寻、考察、绘制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图,为保护、研究中国古建筑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:【星猫亲子家园】公众号
2018年4月11日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在其讣告栏目中发了一篇60年前就该刊出的“旧”讣闻,纪念林徽因,讲述了她一生的故事。称如果没有她和丈夫梁思成的话,就不会拥有这么多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的记录,“它们就不复存在了”。
有句话说得特别好,真正长存于世的美,从来不止于皮囊。
是的,美貌会被喜欢,而成就则会被尊重。
记得一位女作家说过,长得好看只是一个系数,这个系数乘以才华、阅历、智慧、性格、勤奋、眼界、自控力、教育程度等各项指标,才是一个女人在世界上拿到的真正得分。
其实,这个道理,男女通用。
如果皮囊难以修复
那就用智慧填满它
演员胡歌,在演艺圈演技、口碑俱佳,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存在。
20岁出头就因出演《仙剑奇侠传》里的李逍遥,一举成名。阳光帅气的外形,令无数女孩子着迷,一时间“逍遥哥哥”的名字深入人心。
随后,他一口气出演了多部古装剧,成为新一代人气偶像。
然而,没有谁能始终拥有一帆风顺的好运气,胡歌也不例外。
2006年,一场车祸后,胡歌虽然死里逃生,但是,脸上和脖子一共缝合了一百多针,面目全非。
胡歌这样回忆自己当时的状态:“镜子里把一个迷茫、恐惧的男人丢在我面前,他脸上布满伤痕,浑身血垢,像从裁缝铺里出来的一样。”
对于一个偶像明星,面对一个看脸的时代,很多人包括连胡歌自己都开始担忧未来。那一阵子,胡歌每次都用眼镜、刘海遮挡难看的疤痕,不敢面对观众和镜头。
心里一直在纠结:如果这个疤痕永远也好不了,怎么办?
直到有一天,他看到一句话:“万物皆有裂痕,但那又有什么关系,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”
他开始不再避讳自己的疤痕,不再千方百计躲避右脸的拍摄,而是潜心研究每一句台词,每一个动作和眼神,并且逐渐释然。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:【星猫亲子家园】公众号
他说,“如果皮囊难以修复,那我就用思想去填满它。”
他开始读书、打破偶像框框,接演不同角色,甚至去演话剧,磨练演技……
2015年《琅琊榜》热播,胡歌凭借《琅琊榜》里梅长苏的精彩演绎,斩获了金鹰节的双料影帝,事业迎来新的高峰。
“这世界没有不带伤的人,真正能治愈自己的,只有自己。”胡歌依靠对命运的不屈和演艺事业的爱,治愈了自己。
突破皮囊的束缚
活成一束光
柏拉图说,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,人们就会看到,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。这是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。
现实往往不尽人意,总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,来场恶作剧,打破完美,让人措手不及。
作家史铁生19岁的时候,一场大病,双腿落下残疾,21岁的时候,住进医院,再也没有站起来,开始与轮椅为伴。
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无数没来得及实现的梦想化为泡影,找不到工作,找不到出路,他的脾气也变得暴怒无常,经常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墙壁,把眼前的玻璃砸碎,或者狠命地捶着自己毫无知觉的腿,无数次想到死。
幸运的是,母亲一直在身边照顾安抚他,让他渐渐平静下来。然而不久,不到50岁的母亲积劳成疾,去世了。
母亲的去世,让史铁生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他意识到,死亡是早晚要到来的事情,既然如此,何不看看有什么解决的办法?
他开始找工作,先在街道工厂画彩蛋,后来患上严重的肾病,不得不辞去工作,开始尝试写作谋生。
在瘫痪、肾病等多种疾病的折磨下,史铁生陆续写出了《我与地坛》、《合欢树》、《命若琴弦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,获奖无数,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、电视剧。
面对肉体病痛,他说:“所应该做的是接受和承认,并在承认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另一面。换一种说法,病痛和健康一样,皆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,所以,我的第一职业是生病,第二职业是写作。”
面对命运的捉弄,史铁生拼尽全力重新站了起来。冲破皮囊的束缚,灵魂努力活成一束光,救赎自己的同时,也照亮了他人。
真正的美
从来不止于皮囊
如果老天没有给你一副好皮囊,或者给了你,又夺走了,那也不要气馁,对着自己的头脑和灵魂招兵买马,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。
山穷水尽,往往孕育着柳暗花明,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,往往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。重要的是,你要有勇气挺住,熬过去。
张爱玲曾经说过:我始终相信,走过平湖烟雨,岁月山河,那些历经劫数,尝遍百味的人,会更加生动而干净。
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