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雄争霸轩辕会武,七雄争霸武魄分配

  

  
  

  

公元前361年,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,执掌秦国。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君主那是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秦国,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。这位秦国的新任董事长要把秦国带向何方呢?且听老侯慢慢说!   

  

  

  

一、   

  

  
  

  

孝公即位时世界早已不是以往的世界了,他老秦家也不是原来穆公时的老秦家了。   

  

  
  

  

韩、赵、魏三家一商量把晋国瓜分掉了,春秋五霸裂变为战国七雄,黄河和殽山(在河南省西部,洛宁县西北,西安、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)以东六大强国,秦孝公与齐威王、楚宣王、魏惠王、燕悼侯、韩哀侯、赵成侯并立,哪一个都不好惹,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。   

  

  
  

  

  

  

秦、楚、魏之间的小国像秋分扫落叶似的早已经被清理干净,三个大国直接接壤,鼻子碰鼻子、脸碰脸了,中间无任何缓冲区,大国之间那就是干柴烈火,一点火星都能点着。偏偏两个邻居,还那么能干,楚宣王励精图治,占据巴郡、黔中,国力一天胜过一天;魏国经过魏文侯、魏武侯两代那也是看谁不顺眼就要打谁的主,没办法,谁让人是超级大国。   

  

  
  

  

在东方六国眼里,就像我们看猴子似的,你呀就是一蛮夷,六国的朋友圈根本不带秦国玩。   

  

  
  

  

  

  

二、   

  

  
  

  

孝公一看这样可不行,急于改变现状,富国强兵的秦孝公,做了一个影响秦国国运的举动,颁布《求贤令》,这份求贤令可算是千古第一雄文。   

  

  
  

  

这份《求贤令》放在以前也算是通俗易懂了,不过毕竟是几千年前的文章,老侯就用现在话解读解读:   

  

  

  

老秦家在穆公时多么风光,要文能文,要武会武,拳打晋国,脚踢西戎占了大片地盘。天子、诸侯也得高看老秦家一眼又是封官又是祝贺,给后世的子孙们打了个好样。(昔我穆公,自岐、雍之间修德行武,东平晋乱,以河为界,西霸戎翟,广地千里,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,为后世开业甚光美。)详见《大秦崛起之前世今生》系列   

  

  
  

  

后面的祖宗是一代不如一代,搞的俺们老秦家鸡犬不宁,更别说搞定外面的事了。天杀的魏国趁着老秦家内乱又抢走了俺们的河西之地,丢人啊,丢人。(会往者厉、躁、简公、出子之不宁,国家内忧,未遑外事。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,丑莫大焉。)   

  

  
  

  

我老爹即位后,倒是特别能干,算是稳住了阵脚,把首都迁到栎阳(yuè,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)准备大干一场。我是个孝顺孩子,每天吃不下、睡不着的想着完成老爸的心愿。(献公即位,镇抚边境,徙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穆公之故地,修穆公之政令。寡人思念先君之意,常痛于心。)   

  

  
  

  

地不分南北,人不分老幼,别管是白猫还是黑猫,只要能把老秦的家业搞大搞富,给钱给官都是小事,我直接给股份(土地)(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。)   

  

  
  

  

老侯感觉这份求贤令最后一句那是最厉害的。孝公是真舍得出血了,想一想互联网公司的996,直接给股份后公司一上市,咱们就彻底从卖劳力的打工人变成了靠资本赚钱的资本家了。出任CEO,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,美!就是放在今天那也是给员工最高的价码了,想想这可是两千多年以前的秦国,说的老侯都想玩回穿越去面试了。   

  

  
  

  

  
  

  

三、   

  

  
  

  

远在魏国都城安邑(山西省运城市夏县)的年轻人卫鞅,看到求贤令后,那心简直要爆掉了,what,有这好事,打工还能给股份?再也按捺不住渴望成功的躁动的心了,立马西入秦国。   

  

  
  

  

要说卫鞅,出身不错是卫国贵族,喜欢刑名之学(即法家学说)。年纪轻轻就投靠了魏国宰相公孙座,公孙座是真不太地道,不仅用计排挤走了吴起,还怕卫鞅威胁自己相位,直到快呜呼哀哉了才向魏惠王推荐卫鞅。   

  

  
  

  

公孙座躺在病床上对魏惠王说;“别看卫鞅年纪轻轻,这小子可是个奇才,大王你一定要重用他,让他帮你治理国家。”公孙座看惠王对自己的话没啥反,又说“大王如果不想用他,那就杀了他,不要让他离开魏国”。   

  

  
  

  

惠王也就意思意思的答应了。   

  

  
  

  

公孙座又把卫鞅叫到床前:“哎呀,我必须要先忠于大王,再照顾属下。你赶快跑吧!”   

  

  
  

  

卫鞅那是多聪明一人,“大王既然不听你的任用我,怎么还会听你的杀了我”。该吃吃该喝喝,啥也不耽误。   

  

四、   

  

  
  

  

其实卫鞅去秦国受到重用也没这么容易,也是经过几轮面试的。到了秦国,卫鞅先是找到孝公的宠臣景监,通过景监见到了孝公。   

  

  
  

  

第一轮面试不是太顺利,卫鞅净给孝公讲些尧、舜以理服人、以德治国的东西,年纪轻轻的孝公,哪有心思听这老夫子的言论,只打瞌睡,差点就睡着了。面试完孝公这小脾气,直接对景监说:“你这是给寡人介绍了个什么玩意,大言不惭,满嘴跑火车”。景监受气自然得找个地方出气,找到卫鞅,“兄弟你到底行不行,差点被你害死了”。卫鞅这三寸不烂之舌一通天花乱坠,不仅把景监说开心了,还给卫鞅再次引见孝公。孝公和卫鞅谈完还是不理想,孝公对景监又是一通批评,不过这次轻多了。   

  

  
  

  

咱也不知道卫鞅给景监灌了啥迷幻汤,景监这么执着继续给孝公介绍卫鞅,估计是把整个身家性命都压给卫鞅了,不推荐都不行。马上安排第三轮面试,估计这时候最紧张的是景监,心想“大哥这次再不行我可就没命了,天灵灵地灵灵”。这次面试效果不错,孝公面完还不忘给景监说句:“你推荐这人有点意思哈,可以继续谈谈了”。   

  

  
  

  

  

  

经过这几次,卫鞅大概号准孝公的脉了,讲帝道、王道这老板根本不耐烦,老板喜欢的是霸道。项目要短平快,三十年五十年见效的项目,你可别给我上马,那时候我在不在还不一定呢。老板要活着的时候就脚踩三山,足踏五岳。第四次面试时,卫鞅对症下药,孝公听得的哈喇子都流出来了,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,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。(卫鞅复见孝公。公与语,不自知厀(通“膝”)之前于席也。语数日不厌。)   

  

  
  

  

大腿一拍,就是你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