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鞅怎么玩,商鞅怎么变牌

youxi 438 0

商鞅怎么玩,商鞅怎么变牌

  

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,这个时代人才辈出,其中法家的崛起速度发人深省。   

  

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,商鞅通过改革,使弱小的秦国一跃成为能与齐、楚抗衡,争雄于天下的大国,可谓是劳苦功高。   

  

乱世有一个优点,即可以不拘一格任用人才,这位贫寒子弟向上流动提供了道路,在战国时期,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且有雄心壮志,就不会被埋没。   

  

  

  

商鞅早期由于没有遇上明主,所以郁郁不得志,差一点枉死魏国。   

  

商鞅渴望用尽平生所学,立名于当世,立功于后世。   

  

所以,但他听说秦孝公为重振秦穆公的霸业而遍寻天下贤才时,商鞅毅然决然离开让他彻底绝望的魏国,只身前往当时还是弱小的秦国。   

  

然而商鞅的初次面试也不是很顺利,毕竟像他这种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想见一国之君实在是困难,尽管当时秦国很弱小,又地处偏远。   

  

初试的时候,商鞅言辞恳切,秦国老板秦孝公却昏昏欲睡,商鞅的大道理他一点也没听进去。   

  

复试,老板懵懵懂懂,觉得这个小子说的似乎有点道理,但也就那么回事,没什么特别之处。   

  

事不过三,经过两次的面试,商鞅已经完全探知了老板的心愿。   

  

原来老板秦孝公复业心急,复仇心更殷切,渴望在有生之年称霸中原,重振秦穆公的雄风。   

  

商鞅把住了老板的脉象,所以在接下来的几次召见中,商鞅都用称霸之道开导老板,老板对霸道很痴迷,所以在与商鞅交谈时,老板越听越有味道,不厌其烦的听其讲解。   

  

这就叫跟对老板,投其所好,见什么人说什么话,只有充分调动老板的喜好,你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。   

  

老板急于复业和复仇,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,所以商鞅只能堵上一把,利用严刑峻法,以图最快的增强秦国国力。   

  

商鞅告诉秦孝公,心思犹豫不决则必然拖累行动,如果行动不果敢,则必然劳而无功。见解高远的人不会拘泥于俗见,而见解独到的人也未必会得到众人认可,愚昧的人不会事先谋划,即使事情成功了,他们也不明所以,相反的,聪明的人谋事于未萌,料事于未发,对前因后果清楚明了。   

  

  

  

秦孝公一听,觉得很有道理,拘泥于俗见的人并不值得与他们商议变革大事,因为他们只会遵循过去的理法,不懂创造。   

  

旋即,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,以求变法。   

  

然而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,诸侯国们以利相交,彼此毫无信誉可言。   

  

百姓遭受接连不断的战火,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,他们可求安定的生活。   

  

百姓只求温饱,不能与商鞅等人谋划变革大事,但社会的变革最终要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,他们才是变革的最终承担者。   

  

国家不能脱离百姓,只有上层的变革,它只是一只纸老虎。   

  

商鞅意识到颁布新法如果得不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,贯彻起来势必困难重重。   

  

在农耕社会,百姓是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。   

  

商鞅虽然不相信人民的智慧,却相信人民的力量,为了保证新法顺利推行,商鞅认为必须要取信于民。   

  

为此,商鞅在秦国国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,下令说,只要有人搬木头到北门,国家赏赐十金作为报酬。   

  

  

  

做这么小的事情却付出如此高的酬劳,百姓并不相信,大家都在观望,不知道商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   

  

观望者越来越多,却仍然无人向前搬木头。   

  

商鞅增加赏金到了五十金。   

  

作为智识超凡的大才,商鞅不仅仅对刑法深有钻研,对人性更有一套独有的见解。   

  

商鞅就是要以重金诱导百姓,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赏金增加后,百姓开始人头攒动,三三五五交头接耳,人生跃跃欲试,但仍然无人敢出头。   

  

忽然,人群里终于走出来一个人,说:“让我来试试。”   

  

说着,他就扛起木头,将其搬到北门,商鞅果真派人赏给那个人五十金。   

  

这件事传开后,在秦国引起了轰动,老百姓都相信左庶长是个言而有信的人。   

  

城门立木,只为取信于民。   

  

商鞅想要通过此事告诉百姓,让他们相信朝廷,凡事朝廷颁发的诏令一定言而有信,不问身份尊卑,对有功者必赏,对违法者必罚。   

  

经过城门立木一事,百姓记住了五十金,记住了改革家商鞅,更记住了朝廷一定言而有信。   

  

在信誉沦丧的战国,取信于民是众诸侯国最想做却最难做的事,而商鞅通过城门立木,一举赢得了百姓的信任,破除百姓对朝廷的猜疑,为变法赢得了民众信任的基础。   

  

变法之后的秦国经济发展迅猛,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应对战争的消耗,更为重要的是百姓勇敢作战,以私斗为耻,全国的暴力都藏在军队里,指向其他诸侯国,秦国国内则秩序安定井然,没有违法乱纪的事。   

  

经过第一次变法,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。   

  

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,因此他能够大刀阔斧的改革,作为改革家,商鞅十分刚毅,敢想敢做,所以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,树敌太多注定了商鞅的悲剧结局。